杨山木

发布时间:2019-07-25浏览次数:424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1401班级班导师杨山木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杨山木老师在担任哲学1401班班导师期间的付出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他关心同学们的学业动态,认真辅导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并积极对同学们进行就业指导,是同学们学业与生活上的引路人。教人以德,立人以学,他勤于科研,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同学的学业进取之路。

杨山木,男,19825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群众,哲学博士。现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哲学1401班班导师。2001-2005年在辽宁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2005-2010年于吉林大学获得外国哲学硕士学位和西方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入东北大学哲学系任教,2015年在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相关工作并顺利出站。

杨山木老师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各类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曾获得学院“精彩课堂”三等奖,“最佳班级导师”称号,并于2017年获得东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其所带班级哲学1401班获得东北大学2015-2016学年“先进班集体标兵”称号。


一、班级建设——班风养成

班级建设的关键在于凝聚力的形成,班风的养成则是其不二法门。这是杨山木老师在多年班导师工作中总结出实践法则。近十年哲学专业学生的生活让他对哲学班级的特点有着深刻的体会。哲学专业学生本就暗藏独特的气质,专业的训练又会让这种气质表现于外,使得哲学学生在校园中有着极高的辨识度。为了让这个人的气质升华为班级的风格,杨山木老师立足专业学习展开了一系列具体工作。

首先是在专业中“认识你自己”。杨山木老师认为班级的独特性有不同层面的表现,最根本的在于专业特征。他让同学们在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中认识自己,也让自己打上专业的烙印。自从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杨山木老师就主动承担着哲学系多门主干课的教学,他的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他利用这个先天条件充分在专业上靠近和影响学生,强调专业训练不仅要学知识,还要懂自己,知行合一。让同学们在提升专业认同度的同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得哲学特征铭刻于心扉,也让自己融入班级整体。如今,哲学1401班一共有2人与外校进行交流学习,1人前往山东大学,1人前往吉林大学;学生中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次,命名奖学金1人次,学年奖学金一等2人次、二等3人次、三等8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杨山木老师的努力。

其次,通过设立和组织常规活动促进班风形成。杨山木老师十分重视班级活动,并积极投身于团日及观摩活动,各级运动会比赛,凡是班级的集体活动他都让班长将其作为班级普通一员,做好自己工作。一次院级活动的拔河比赛的决赛十分激烈,哲学班及对手班级都已经过多轮鏖战,杨山木老师和大家一起全程奋战在场上最终赢得了比赛。虽然磨破了手掌,但是在全班激情的高呼中集体的凝聚力在拼搏后又一次得到升华。此外,杨山木老师还组织了短剧排演、经典阅读会等等各种具有哲学班级特色的活动。在他看来这些看似自娱自乐的“无用”活动乃是一种暗通八方的源头活水,尤其是他指导一些改编自柏拉图对话的短剧,这种极具哲学特色的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形式上有了独特归属感,在内容上也增进了专业的认同感。正是在这样的班级建设活动中,杨山木老师和哲学班每一位成员将自己的班风总结为:爱智求真,自强不息。

二、学习指导——读书讨论

如果说专业训练在班风的形成中还只是作为源头活水隐而不显,那么在学习研究中它则是学生的永恒主题。哲学作为最为古老的人文学科之一,有着大量的经典文献,对经典的研读是走进哲学的重要路径。杨山木老师针对哲学学习的特点,除了在西方哲学史、外国哲学原著选读等专业课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哲学原著读书会”,并将这种读书活动作为展现哲学班级自身特点的常规活动。读书会上杨山木老师让大家围坐一起畅所欲言,凸显出智慧面前个人的自由平等,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专业学习的热情。这种读书会形成的良好氛围也被杨山木老师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他常常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通过几位读书会骨干的带动,这些“熟知非真知”的问题在哲学课堂上总是引起激烈的讨论,使得同学们在争论中启发自身的理性,很好地改变了同学们以往呆板单一的听课模式。在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中让人文学科的同学们也感受专业的魅力,切实体会到文科自身的培养目标和价值所在。

三、课余生活——苦乐共享

杨山木老师不仅在学习工作中组织和参与同学们的活动,还融入到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之中。在与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他成为了大家“苦乐共享”的良师益友。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杨山木老师在上学期间也曾经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学生干部,再加上他天性热情很容易参与到班级的各种娱乐活动之中,唱歌、游戏、运动总是能看到他呆萌的身影。在20162017年度的两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最强班级挑战赛”中,杨山木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其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哲学1401班蝉联冠军。

除此之外,他也时刻不忘导师的职责,帮助大家排忧解难。他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在大二的时候面临出国留学,还是继续国内学业的选择上与家里意见发生分歧,出现了一定的抑郁倾向,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学习以至于远在南方的家长也放下工作前来探望。后来在她与班导杨山木老师多次沟通交流后明确了学习方向,并在学院和同班同学关心帮助下走出心理困境成功踏上留学之路。

四、项目竞赛——引领发展

表达、执行、创新、创业、领导、思辨是大学生主要培养的六项基本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杨山木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本班学生的六项基本能力,积极鼓励并认真指导哲学1401班同学参与各大竞赛活动。在2014-2017年期间,哲学1401班同学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各类竞赛共计12人次,获奖数次,其中一支队伍参与项目获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一支队伍获得“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在杨山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五、就业指导——贯穿始终

就业指导是一个学校的重要工作,杨山木老师担任班级导师以来,积极与学院相关老师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就业情况,并在专业学习培养中引入就业维度,给予相应的就业指导。他经常利用个人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请来多位资深职业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为他的班级同学提供职业咨询和求职技巧培训,使同学们了解了各种职业的特点,面试技巧,求职信写作注意事项等等就业知识。

另外,杨山木老师还在课堂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加职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明确意识到每一次的讨论发言,PPT的制作,也都是一种职场的训练。针对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杨山木老师积极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联系目标院校,分析风险难度,制定考研复习计划等等。他所在的哲学班级的就业率名列前茅,考研情况更是令人艳羡,很多同学走入人大、浙大、复旦等著名高校。这些成功经验也成为以后哲学专业同学们就业的资源。

总结:

自担任哲学1401班班导师以来,杨山木老师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发展动态,鼓励同学们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并且积极指导同学们的职业规划,使得同学们在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上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与其同时,杨山木老师积极指导并参与哲学1401班的各种活动,见证了哲学1401班每项集体荣誉的产生,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班导师,杨山木老师的工作在班级管理和优秀班级建设方面收效显著,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

学生评价:

学生袁艺:

杨老师不仅是我们的班导师,更是我们的大哥哥,在课堂上,传播知识,在生活中,分享快乐。有杨老师参加的团日活动、读书会、室外素拓、感悟分享的活动总是特别愉快,而且收获颇多。康德的时空观、哥白尼的革命、感性知性理性的进阶还有二律背反,抽象的晦涩的概念总能在杨老师生动的现实例子中易于理解。我们尊重杨老师、佩服杨老师,我们喜欢木哥、感谢木哥。

学生曹家熙:

杨山木老师作为我们的班导师,与同学们联系密切,关心同学,受到了每位哲学1401班同学们的喜爱。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风趣幽默又不乏深度,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调动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无限兴趣。下课时,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与不同学生一对一的进行耐心的解答交流,总能发现山木老师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理论水平高且研究能力强,我们的问题不仅得到了解答,还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杨山木老师作为我们的班导师,与同学们联系密切,关心同学,受到了每位哲学1401班同学们的喜爱。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风趣幽默又不乏深度,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调动课堂气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无限兴趣。下课时,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与不同学生一对一的进行耐心的解答交流,总能发现山木老师对一些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理论水平高且研究能力强,我们的问题不仅得到了解答,还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学生向鹭:

杨山木老师作为哲学1401班的班导师,不仅在教学方面严谨认真,帮助同学们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更在班级建设方面尽心尽力,积极参加班内组织的各项活动。一方面,杨老师始终与班委会成员保持紧密联系,热心为班级内的大小事务给出中肯的建议,完善哲学1401班的班级建设。另一方面,杨老师还时刻关注着各个同学的思想动向,帮助同学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行深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班导师。